一、主要内容:
1.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应用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测和现场走访的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充分掌握了我市禽白血病在鸡群中的发病状况。了解禽白血病的三间分布,以及不同代次和不同生长阶段阳性的增减规律。
2.建立净化禽白血病病原生态学防控集成技术
禽白血病病原生态学防控集成技术包含禽白血病临床净化技术、实验室净化技术、样品处理技术、高危群体样本处理技术、消毒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并在我市相关区域进行推广与应用,填补了沈阳市鸡群中禽白血病防控净化的空白。
3.样品处理技术
实验前期经过对样品的处理方法的比对,发现通过采取超低温冷冻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其检测结果与常规处理方法相比较,符合率达98%,而且经过超低温处理能使样品中病原释放的更加彻底,更好地得到表达,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4.通过开展禽白血病潜在风险的研究,确定高危群体的防控措施
由于禽白血病存在潜伏期,检测结果在临界范围内的禽群仍有感染禽白血病的风险。项目特别对禽白血病P27检测S/P在临界值或临界值以下(0145~0.155)的区间群体样品进行定期反复检测的方法有效控制潜在阳性群体的存在。
5.净化日龄筛选技术研究
按照采集样品鸡生长阶段的不同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禽白血病阳性的消长规律,并且根据禽白血病净化日龄的筛选试验,确定了沈阳市地区禽白血病净化日龄的方案,产生良好的成效。
6.培训情况 该项目建立了业务主管部门推动、疫病防控机构为主体、相关场户参与的应用推广体系。采取组织召开会议、下发专业资料、开展技术培训、实地宣传指导、现场示范等方法,推广禽白血病检测、消毒、净化等专业技术。
7.论文情况:(1)《沈阳市父母代鸡场禽白血病带毒情况调查分析》已在《现代畜牧兽医》2016年9期发表;(2)《禽白血病对养鸡业的影响及防控》已在《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年10期发表;(3)《沈阳地区禽白血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已交版面费,确定在《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 年 7~ 9 月发表。
二、创新点和先进性:
1.项目通过实验室检测、临床症状以及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鸡白血病溜冰病学调查的技术推广。采取P27抗原和ALV-J 抗体检测作为对鸡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手段,摸清了沈阳地区鸡白血病在肉种鸡和蛋种鸡的感染情况和带毒情况,以及不同日龄、不同代次鸡的感染情况,为沈阳地区鸡白血病的防控找到突破口。
2.目前鸡白血病的防控还没有有效治疗药物和疫苗使用,鸡群感染后终身带毒,并通过产蛋造成种鸡和雏鸡间的垂直与水平传播。通过对净化日龄的筛选,确定合适的净化日龄为17~25周龄进行。以此建立沈阳地区禽白血病综合防控净化体系。
3.实验通过进行鸡白血病P27抗原检测和ALV-J 抗体检测的方法,对沈阳市种鸡白血病感染情况进行检测,抽检了沈阳市所辖区县规模肉种鸡场22家,蛋种鸡场8家,涉及到123个鸡群,抽检面宽,代表性强。
4.通过应用对试验样品的超低温冷冻处理,其检测结果与常规处理方法相比较,符合率达98%,而且经过超低温处理能使样品中病原释放的更加彻底,更好地得到表达,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为全市的净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5.禽白血病P27检测S/P在临界值或临界值以下(0.145~0.155)的样品由于存在潜伏期,在临界范围内的禽群仍有感染禽白血病的风险。对接近临界值的鸡群进行了反复采样监测。直到确定没有禽白血病P27阳性的出现,以至达到百分百净化的效果。
6.建立包括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样品的处理技术、选择在鸡17、21、25周龄时进行抗原检测并淘汰阳性鸡、对高危群体进行隔离定期多次检测处理技术、禽场消毒技术、和禽场管理技术等禽白血病综合防控集成技术。
7.项目组建立了“三方联动”推广体系,即业务主管部门推动、疫病防控机构为主体、相关场户参与的应用推广体系。采取组织召开会议、下发专业资料、开展技术培训、实地宣传指导等方法,对禽白血病检测、消毒、净化等专业技术进行宣传推广。
三、应用前景(成果实际应用时间,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等)
1.本项目从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我市涉农的8个县区进行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2.经济效益,禽白血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成果经我市8个县区部分种鸡场推广应用,共推广规模场种鸡421.68万羽,项目组对阳性场应用集成技术净化后进行抽监,推广期共监测种鸡6320只、种蛋447枚,取得了良好效果。本项目可实现新增经济效益1.3208亿元。
3.社会效益,本项目的研究,一方面,对我市鸡场禽白血病的净化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另一方面,此项目完成后会减少因禽白血病对禽类及其产品的污染,可以不断净化我市的生态环境,避免由于免疫抑制性疾病引起的损失,可以大量减少鸡场对药物的使用,缓解目前我国存在的较为严重的药残问题,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保证食品的安全,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其社会效益无法估量。